由法那利帶來的安那其主義思想因為屬於國際工人協會的巴枯寧主義派路線,所以他談的事安那其集體主義。這些思想觸動了西班牙日間勞動者對於土地的渴望,並且進而的轉化進入一個基進的政治認識。當他開始在馬德里與巴塞隆那與工人會面的時候,一個工人組織的胚胎就開始慢慢浮出。另外靠著1868年革命的失敗,這些工人面臨到共和主義派的行為差異等,他們開始建立的運動就不再持續的攀附共和主義的道路上,而尋求另外一個獨立政治立場的發展。

一個屬於西班牙區的國際工人協會組織起來了,羅法艾爾●法卡說「我們渴望資本、國家還有教堂的權力結束,讓我們在這些廢墟之上建立一個安那其,一個自由的工人協會的自由聯盟。」在成立之後的會議上,他們將自己定位為以工團主義抵抗為基礎,並結合團結工會路線,聯盟主義與反政治行動為主要核心思想的團體。而在思想核心上遵循的是一個安那其集體主義的原則去組織工人,以武力推翻政府。

但也是因為西班牙社會的差異,造成了組織內部難以團結的問題,並且這些概念思想在不同的地方也受到不同的理解認識。舉例,加特盧尼亞的工人來說吧,他們是當時最大的團體,並且是唯一一個工業工人團體,雖然工人們普遍支持革命的目的,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傾向於改革(像是,只專心在工人的日常問題中),而且他們的努力也只限於工會範疇。

當時在安達盧西亞農業區,有技術的工人是比較傾向於安那其集體主義的,如卡普蘭提議的,集體主義的計畫是「經濟的來源來自於集體的勞力,但是這個集體的團體佔有他們生產的物品」。另外沒有技術或是失業的工人傾向於「安那其共產主義」這兩思想的主要差異來自於社群的範圍認定。安那其共產主義的認識是「資源不是由(生產者的)集體所佔有的,所有的生產物都是由所有的人共同擁有,每個人不管是工人或是家庭主婦,健康不健康,年輕或是老年人,只要他需要的,都應該在共有的商店中取得。」

因為安那其共產與安那其集體主義者所持的立場想法不同,他們的行動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安那其集體主義認為運動的基礎就是工會,而就當時西班牙經濟制度的結構下,男性與城市成了工會的主要運動核心成員與鬥爭場所。另外一方面,安那其共產主義在設定上有所不同,他們將傳統的自由公社概念做為運動基礎,強調直接行動,並且把所有的公社成員都包括在運動之中,從自僱工匠,佃農還有小地主等,農村與城市的無產者,家庭主婦,小孩還有那些失業者都是公社與安那其共產主義運動中的ㄧ員。而最後到了1888年,西班牙運動的立場有所改變,他們正式的將自己的運動重新定位為安那其共產主義。